招商热线
0556-8822888
“今年民间投资占投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经达到62%,说明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十八大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这番表述,不禁让参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们感到振奋。
过去10年间,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目前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因而,这个中国最庞大的企业群体对十八大的关注度,也比以往更加强烈。
关注源于期待。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积累了丰富技术和人才的民营企业,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不断扩容的民营企业也是主要渠道。然而,民营经济在茁壮成长的同时,也遭遇了发展瓶颈和不少困惑。例如部分民间资金脱实向虚、传统制造业今年陷入经营困境等均表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到了重要关口。在民间资本大举向实业回归之时,期待着更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更为公正、公平的生存环境。
以“新非公36条”为标志,垄断基础性行业向民间资本放开,在民营经济发展史上,是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那么,民间资本是否真正迎来春天?“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十八大报告中坚决而有力的话语,让民营企业家们吃了“定心丸”。
如果说,“新非公36条”是为扩大民间投资渠道破题,那么十八大报告的上述表述,则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长期以来,民间资本在进入垄断领域、基础行业时,遭遇了各种显性和隐形壁垒,同时国有资本对各类资源的绝对占有,也挤压了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