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热线
0556-8822888
市统计局近日发布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年,合肥经济逆势而上,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多数指标呈现“两位数”增长,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
服务业占比首超40%
2015年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6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分别快于全国、全省3.6个和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097.9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298.9亿元,增长11%。
生产总值不断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为4.7∶54.7∶40.6,服务业比重“十二五”以来首次超过4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9%,高出工业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4.2%。技改投资超千亿,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六成,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2.1%。
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02万户,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4.71万户,同比增长18.4%。2127户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71.47亿元,增长11.3%。民间投资增长30.5%、快于全市15.1个百分点,总量占投资比重超过七成。
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
作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全市工业生产稳中有好。2015年,239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55.65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5.2个和2.7个百分点。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占全市工业比重为64.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量实现零的突破,分别达到64.28万部和183.79万台;风力、太阳能和垃圾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3%、18.8%和65.8%;新能源汽车增长1.7倍。
同时,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1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16.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2.33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同期全国下降2.3%;企业亏损面为9.4%,创年内新低。
创新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056户,实现增加值1257.2亿元,占GDP比重达22.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7.1%和80.5%,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十强”。企业主体地位大幅提高,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量中企业占比均在70%以上。
“三驾马车”蹄疾步稳
2015年,投资、消费和出口不断增长,拉动经济持续向前。其中,投资需求较为旺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3.35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业投资2049.66亿元,增长9.9%。
内外市场依然红火。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83.65亿元,同比增长1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977.46亿元,增长11.9%;餐饮收入206.19亿元,增长13%。进出口总额203.38亿美元,增长1.3%,好于全国(下降8%)、全省(下降0.8%),其中,出口总额137.09亿美元,增长9.6%。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60.58亿元,增长16.5%。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2015年,合肥财政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000.5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4亿元,增长14.2%。地方财政收入中,企业所得税增长16.7%,营业税增长22.1%,增值税增长12.9%。财政支出772.66亿元,增长10.6%。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615.4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存贷款余额也均超万亿,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171.1亿元,增长17.3%。新增贷款1504.31亿元,占全省比重44.4%、提高3.1个百分点。存款余额11193.7亿元,增长16%。招商引资总量3390亿元,增长1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5.07亿美元、增长14.9%。
城市发展动力十足,居民生活持续改善。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89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33元,增长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