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热线
0556-8822888
总部经济是城市化进程中工业经济在城市经济的表现形式。城市化进程需要产业支撑,否则很容易出现城市经济的“空心化”。但现代城市化又是一个与工业化在国土空间上相分离的过程,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过程和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相分离,总部经济为这种“分离”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链接”,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实现不同区域的分工协作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
从总部经济的发展生态看,由于福建现有的城市在国内都属于“二、三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要热情更要理性,着力推进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着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总部经济应有利于构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空间结构高效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坚持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坚持国企(央企)、民企、外企“三维”协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和生产力空间结构、行业内部的企业结构以及国民经济产出的市场结构,统筹优化总部经济的区域结构与行业结构,壮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
要有利于优化产业链。总部经济处在产业链的高端,在产业市场、产业配套、政府政策的“加持”下,培育和构建总部经济将实现“集聚企业、培植核心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功能,实现产业链的优选、优化。新时期发展总部经济要有利于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化,推进轻工、纺织、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新型化,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围绕重点行业发展总部经济;同时,结合工业化进程的需要,配套发展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五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经济。
要有利于产业升级。从产业链演进的历史进程看,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产业转移的基本路径有三:一是省内转移,通过省域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国内转移,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国际转移,面向东南亚以及其他低端劳动力资源富集国家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将产业链中的制造、加工环节转移出去,将力量集中到研发和市场力控制上,走向产业链的高端。这正是发展总部经济的要义所在。
当前,福建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总部经济要避免“一哄而上”,不切实际,无序发展。
不要眼睛盯着钱。由于企业总部迁移,牵涉到地方的财政收入、政府官员升迁、社会就业等问题,引入企业总部的多少成了一些城市间攀比的新筹码。结果,总部经济的发展过程变成了社会财富(特别是财政收入)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再分配过程,而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发展总部经济对财富创造的“乘数效应”放大过程。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要有全局观念,切实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不要都想当主角。总部经济分为不同层级,既有面向世界、面向全国的总部,也有面向区域、面向不同功能的总部,对人才、商务成本、政府服务、基础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发展总部经济。目前,福州、厦门、泉州都有自己的总部经济聚集区规划,省里应进行统一规划,从集约化的角度对全省总部企业的区位分布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各个区域对总部企业资源的无序竞争,避免以总部经济为名的地产商业炒作。对于发展条件不充分的总部经济区应及时予以制止或叫停。
不要“拉郎配”。企业总部一般履行投资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职能,地方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要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实现经济做大与产业升级的双赢,避免出现忽视产业基础、忽视总部基地中完整产业链的打造,导致进驻基地的企业各自为政的总部经济发展不利局面,形成总部经济体内企业高度关联的产业集聚效应。